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盘锦归来不看滩。
这片火红的生命色泽,动人心魄,惊鸿一瞥便将一世铭记。
日月润华,潮汐冲刷,接连成片的翅碱蓬草宛若一块巨大的红地毯,铺设在天地间。红海滩,这是一片令世人称奇的海滩。
借助红海滩等得天独厚的湿地旅游资源,盘锦市因势利导打造“湿地之都”城市品牌,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打开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时至今日,盘锦红海滩风景区先后被列入辽宁“五十佳景”、“十大自然奇观”,“七大精品旅游”,成为省旅游局向外整体推出的国际旅游线路,并跻身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海滩,不仅成为盘锦市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更是辽宁乃至全中国和世界罕见的一处独到的湿地旅游资源。
世界最大最美的红海滩
盘锦市拥有海岸线118公里,沿海滩涂63公顷,其间生长着一种叫做翅碱蓬的植物。每到夏秋两季,翅碱蓬变成赤色,这便是被誉为“天下奇观”的“红海滩”。
上世纪90年代初,辽河三角洲这块滩涂的气候、水体、光照、盐碱度等自然条件,达到了空前的完美组合,使原本与大多滨海地带相仿的零星散布的翅碱蓬草,得以蓬勃生长,蔓延开来,仿佛于一夜之间,覆盖了盘锦的海岸线。至此,世界上面积最壮观、色彩最夺目的红海滩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翅碱蓬草,是一种只能在盐碱土地上生长的草,也是世间唯一一种能够在盐碱土地上生存的草。它高不盈尺,茎枝纤细,中空,叶子为细长的椭圆体。翅碱蓬每年4月钻出泥滩,初为嫩红,渐次转深,至9月,红得更为沉静。在此期间,翅碱蓬呈现出不同质地与品质的红色,会将世间丰富的红逐一演绎。不同天气里,红海滩的色泽也变化万千:阳光照射下,它璀璨晶莹,如红玛瑙般诱人;如丝细雨中,她氤氲朦胧,红得醉人。即使在一天当中,红海滩的视觉效果也是各有千秋,晨昏雾霭,潮起潮落,都会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据了解,盘锦市目前滨海地带接连成片的红海滩有近10块,总面积10万亩左右,面积之大为世界罕见。从平原逶迤而来的辽河、大凌河、大辽河,带着丰富的矿物质,在辽河三角洲交汇集合,形成了咸淡相溶的退海之地。而盘锦的这块滩涂,也因此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海里延伸,红海滩也就顺着它的足迹,一步步走向海里。从这个意义上预见,未来盘锦的红海滩面积必将越来越壮观,令人期待!
“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盘锦市在突破油气采掘业单一支撑区域经济格局的转型中,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持把它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接续产业和未来的支柱产业精心培育,使“红海滩”湿地风光为主导的一大批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方向转化,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加大湿地保护和生态景观投入基础上,盘锦市因势利导,利用红海滩这张备受世人关注的“生态王牌”,先后以此为“佳媒”,连续举办了近十届红海滩观赏会、三届中国·盘锦国际湿地旅游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赢得了上千万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更使红海滩为资源型城市搭起了发展接续产业的“金桥”。旅游收入倍增,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双丰收”背后,形成了亮点频现的“红海滩经济”。
至2010年,盘锦湿地生态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旅游总收入达到136亿元,是2004年的9倍。今年上半年,盘锦市旅游总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23%,接待游客1161.4万人次,同比增长24%……
在以红海滩为主导的生态旅游发展中,盘锦市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旅游业、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发展之路。他们高标准编制《盘锦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等扶持政策,同时形成《盘锦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苇海旅游度假区重大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订《辽宁三角洲湿地保护项目建议书》,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与此同时,盘锦市投巨资大手笔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开发速度。据统计,“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盘锦市累计投资30余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红海滩风景区、鸳鸯沟红海滩度假区等12个特色独具的湿地旅游景区接连建成。“湿地之旅”、“湿地观鸟月”等精品线路相继推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中国黑嘴鸥之乡”等美誉纷至沓来,落户盘锦。
生态旅游产业的日益壮大,强有力地促进了盘锦这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一批产业发展,初步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产业体系,盘锦旅游产业正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脱颖而出”。截至目前,盘锦市已拥有旅游经营单位62家,旅游业直接安排就业者2万人,间接就业者达1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