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至呼和浩特4662/1次旅客列车开行暨天鹅湖西至策克铁路开通仪式24日在额济纳站隆重举行。
额济纳至呼和浩特线路全长1066.8公里,由临(河)策(克)铁路额济纳站始发,在临河与京兰线接轨,再经包头站终到呼和浩特车站。额济纳至呼和浩特的4662次列车始发时间为7:57,终到时间为22:54;呼和浩特至额济纳的4661次列车始发时间为9:00,终到时间为23:55。为了能更好地应对沿途可能出现的沙害等恶劣气候,保护旅客的乘车安全,在车辆选配上,呼铁局全部采用专门做了密封处理的空调列车。同时,还加大对该趟列车职工的培训,增强了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并专门配备了救护员和急救药箱。
额济纳至呼和浩特4662/1次旅客列车的开行,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无旅客列车开行的历史,实现了阿拉善各族人民的夙愿,对深入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边疆地区繁荣稳定,加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开发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天策铁路是自治区重点口岸铁路通道,由临策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中的天鹅湖西站引出,向北至中蒙边境策克口岸,线路长68.8公里,设天鹅湖西、居延海、策克3个车站,建设技术标准为国铁Ⅱ级,单线内燃机牵引,速度目标值120公里/小时,预留电气化运输条件,设计年运量1600万吨,客车1对/日,建设总投资5.8亿元。项目于2010年4月25日开工,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天策铁路由呼和浩特铁路局、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3家共同出资修建,是加强路地战略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天策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临策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使策克口岸成为拉动中蒙两国经贸往来的“桥头堡”,对做大做强我区口岸经济,更快更好地促进口岸贸易品质提升,加强蒙西和蒙中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临策铁路:临(河)策(克)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临哈线的东段,东起京兰铁路通道临河站,向西北方向依次经巴彦淖尔市的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乌拉特后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终至中蒙边境策克口岸,线路全长775.882公里,是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建设里程最长、建设运营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条沙漠戈壁铁路。临(河)策(克)铁路与包兰铁路连接,形成贯通中国华北至西北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对于拉动内蒙古西部大发展、促进内蒙古西部地区与首府及东中部地区经贸往来、改善沿线辐射区人流物流发展环境、加快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及旅游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落实我国向北开放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内蒙古和谐发展,以及深入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临(河)策(克)铁路80%的地段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边缘,是我国西北沙尘暴的发源地。为了建设一条生态铁路,保护和改善沿线生态环境,让生命禁区恢复盎然生机,广大铁路建设者们克服400多公里处于无人区、夏季沙漠表面最高温度可达70摄氏度、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春秋沙尘暴频繁、沿线水电资源严重缺乏等困难,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历时3年,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临(河)策(克)铁路临河至额济纳段,创造了大漠北进有坦途的奇迹。
为了真正征服大漠戈壁,为边疆人民修筑“沙海”通途,呼和浩特铁路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立安全评估小组,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进行大规模治沙、固沙工作,终于使线路具备了安全可靠的开通运营条件。今天清晨7:57,随着第一列满载旅客的额济纳至呼和浩特4662/1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额济纳站,向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进发,内蒙古大漠戈壁不再沉寂清冷。这趟内蒙古的第一列沙漠客车踏着临(河)策(克)铁路,宛如一条绿色丝绦绕行世界三大胡杨林源地之一的45万亩额济纳胡杨林,穿越我国沙漠铁路建筑史上首创的第一明洞,为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带来生机,为边疆人民传递温情友谊。
额济纳旗: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自古就是“北丝绸之路”和“龙城古道”的交汇点,它不仅拥有集古代文明与现代高科技于一体的独特旅游资源,也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土尔扈特部民族风情、世界三大宇航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国家级重点文物居延遗址黑城、闻名遐迩的居延海风景区、神秘浩渺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黄金线”。4662/1次旅客列车的开行将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促进各民族间共同发展,加速带动阿拉善盟及整个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经贸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真正的“民族团结之路”、“人民希望之路”。